top of page
line_1199356360079965.jpg

生前告別

一個重新認識自己的機會

​永遠沉睡的丈夫 痛到無法生活的心

生死關懷教育推廣學會講師張蓓蓓,於今年1月舉辦生前告別式,枕邊人的驟逝與多年從事護理師的經驗,讓張蓓蓓對於死亡有和別人不同的看法。幾年前張蓓蓓的丈夫突然罹患重病,早上看完醫生,下午就住進加護病房。不論張蓓蓓如何勸說,他也不願意插管,只是帶著氧氣罩搖頭,最後醫生只好施打鎮定劑,讓他睡著才能進行治療。但張蓓蓓仍不願放棄,透過朋友關係,將丈夫從台中轉院到台大醫院。「我相信一定能治好」,但是一個月後現實依舊殘酷,「你能想到的所有管子,都在他的身上」,張蓓蓓當時萬萬想不到,丈夫這一睡就不再醒來。

丈夫的離世給張蓓蓓帶來沉重的一擊,子女擔心她一個人在家不習慣,留下來陪伴,但是都被她趕了回去,「不管他們陪我多久,總歸我都還是要一個人」。表面上看起來雲淡風輕,心裡的傷口其實痛到無法正常生活,張蓓蓓把自己關在家裡3個月,連廚房也不敢進,全靠泡麵度日,因為裡面滿滿都是和丈夫幸福甜蜜的回憶,家裡也到處留有丈夫的痕跡,她表示:「但是這樣反而讓我很安心,時間會撫平一切,因為活著的人還是得繼續往下走」。

郭慧娟老師.jpg

郭慧娟老師

​越害怕越要面對

在獨自一人的生活,張蓓蓓努力填滿閒暇時間,成為台中殯儀館的志工,讓身邊的人大吃一驚。「越是害怕的東西,你越要去面對」,張蓓蓓後來也持續上課進修,學習安寧護理和《病人自主權利法》,進而認識了她的人生導師--------郭慧娟老師。在一次活動中,郭老師主動邀請張蓓蓓上台,分享喪夫之痛的經歷,以前完全無法說的話、回想的畫面,在那天竟然傾湧而出,張蓓蓓知道,她終於走過來了。

1637160652547.png

有了丈夫的前車之鑑,讓張蓓蓓意識到避談死亡沒有用,「既然人生這麼無常,為什麼不先講?」,她覺得自己要先把一切安頓好,才不會造成孩子的困擾。張蓓蓓決定辦一場「生命感恩會」,也就是所謂的生前告別式,結合彰化社大的成果發表會,邀請人生中重要的人,表達平時難以說出口的感謝。

悲傷都是遺憾造成的,人們常在對方死後,才懊悔「為什麼我沒早點說?為什麼我沒多看看他?」

​生命感恩會:「重生」的開始

很多人舉辦生前告別式的原因都是身患重病,必須跟世界、摯愛告別,但是張蓓蓓的生前告別式不一樣,她沒有生病,只是想對身邊的人訴說心裡話,也想知道自己在他們心中是什麼樣的存在,所以更像是生命的感恩會,讓自己又「重生」了一次。她的感恩會中,邀請了3位子女、女婿及女婿的家人,還有4位好友,從頭到尾由張蓓蓓一手包辦,包括挑選回顧影片中的照片、喜歡的音樂,整個細節也都保密到家,參加者完全不知道內容,所以朋友們起初都以為會是悲傷的氛圍,沒想到充滿溫馨和感動。

生命感恩會上有一個橋段,邀請子女和朋友一個個上台,並分享張蓓蓓在心中的樣子。回想起當時的場景,「我女婿說,媽媽做菜很好吃」,這個回答讓張蓓蓓很驚訝,生性內向的子女也都在那天表達了對媽媽的愛,尤其是兒子的一番話,更是讓她知道,原來自己是個傾聽者。她對每個朋友道出心裡話,而這突如其來的感謝也讓認識20年的閨密感動不已。

張蓓蓓表示,孩子們都很支持她舉辦生前告別式的想法,因為他們知道媽媽一直在接觸生死教育,所以一點都不意外。朋友們則是剛知道的時候很疑惑,但是了解原因後也就接受了。

從構思生前告別式到籌備的過程,張蓓蓓都非常期待,她想知道來賓會有什麼反應和想法。結束後,期待轉變為感動,因為她發現:「我在來賓心目中角色,和原本想的不一樣,讓我重新認識自己,人生就像洗牌了一樣」。

把握當下,珍惜現在

製作回顧影片是張蓓蓓覺得最暖心的時候。選照片時,湧現出許多當時的回憶,小到幼稚園,大到成為外婆,每個不同階段的自己都有新的角色,包括中間丈夫過世,經歷了喪偶,又是另一個人生的開始。「我們很少有機會回顧過去」,張蓓蓓表示,看著照片就會覺得變很有趣,因為見證人生中身分的變化,同時也是一種成長。

1634362432442.jpg
—Pngtree—flowers real flower white flowers_3863605.png

在家人眼中,張蓓蓓不僅是家裡的大廚,也是一個樹洞,能讓孩子們吐露苦水的對象,而朋友眼中的她,則是個有愛心的人。以前的張蓓蓓認為,這些行為都是該做的事,沒什麼特別,經過生命感恩會後,才知道對別人來說意義重大。

丈夫過世後,張蓓蓓更加珍惜與家人相處的時光,定期舉辦家族旅遊,就算再繁忙,也會擠出吃飯的時間,一家人面對面坐著,聊聊近況,雖然短暫,但在繁忙的生活中也足夠了。好友之間也體認到,趁還有時間就要常常碰面,一位住在台北的朋友就說:「下次你只要來台北,一定要找我,哪怕只是喝個咖啡也好!」。隨著年紀漸增,人生閱歷一年比一年豐富,張蓓蓓認為沒有什麼事比「把握當下,珍惜現在」更重要。

bottom of page